推薦:許文婷醫師
這是一本人智醫學領域中,闡述兒童體質最深入、完整、容易理解又深具啟發性的重要書籍!
▍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我要往何處去?
過去的生命經驗如何編織成了現在的我?而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我將要如何繼續發展?
▍
治療教育內涵與精神,即使是在相距將近一百年後的現在,仍然有其重要的價值!因為當今我們的孩子在生活與學習中所面對的困難,並不亞於當時。甚至在這兩年因疫情所導致的各種社交隔離措施、疫苗以及網路學習等巨大的改變,讓後疫情時代的孩子們面臨更多恐慌、焦慮、孤獨、成癮等身心健康危機,與來自大環境瞬息萬變的威脅,以及自我追尋及人類共同未來的挑戰。
▍
本書作者亞當.布蘭寧醫師以他在人智醫學豐厚的學識,與長年擔任的華德福學校校醫及家庭醫師的經驗,將施泰納「治療教育」的體質內涵以現代的語言、清晰的脈絡逐一闡述,細緻地讓「治療教育」的核心精髓,更為陪伴孩子的大人們所了解。甚至透過大家耳熟能詳的格林童話故事,賦予每個角色所代表的靈性圖像及意義,讓各種不同體質類型孩子的樣貌躍然紙上!而故事中高潮迭起的情節,即如每個人在生命歷程中轉化的過程,讓每個獨特的靈魂,在帶著勇氣克服種種困難之後,得以安住、發展,與周遭世界連結,並走在自己的生命道路上──人類生命,於是圓滿目錄。
推薦序
序
第一部 融合的兩極性:在天與地之間
1. 建立「人」的靈性圖像
2. 天與地之間的兩極性─融合
3. 幼兒時期的發炎症狀
4. 兩極性之塵世型與宇宙型
5. 透過運動來觀察入世的過程
6. 治療建議
7. 格林童話「鐵約翰」:遺傳身體與救贖的圖像
8. 視道德感為塵世-宇宙兩極性的表徵
9. 拼湊圖像─觀察動作狀態以理解課堂上「懶惰」或「缺乏興趣」參與活動的孩子
10. 幼年期之後的融合過程─自我發展的途徑
11. 六個基本練習
第二部 分化的兩極性:在血液與神經之間
12. 透過基礎感官感知自我的體驗
13. 通往生命覺的途徑
14. 思考與感官活動覺醒─大頭型和小頭型兩極性體質的生理變化
15. 分化過程的交會與引導
16. 大頭型和小頭型兩極性體質的實際應用
17. 進入小學的準備:觀察與分化的兩極性
18. 建立內在基礎以迎向外在世界:童話故事「白雪公主與七矮人」
第三部 連結的兩極性:在點和圓之間
19. 從呼吸到清醒與感知
20. 癲癇體質
21. 癲癇體質的治療方法:幫助孩子「觸及」外在世界
22. 點與圓的冥想
23. 歇斯底里體質
24. 為歇斯底里體質提供治療性支持
25. 對其他孩子的攻擊性行為
26. 將「界限」重鑄為「體質限制」,「行為引導」重鑄為「治療途徑」
27. 如何引導行動的童話圖像
第四部 拼湊出完整圖像
28. 協助注意力或記憶方面有困難的兒童
29. 發展中的挑戰、機會和天賦贈禮:給今日來到這世界的兒童
附錄
附錄1:在兒童不同生命階段的體質性支持
附錄2:醫師醫療指引
內文節錄分享(摘自第二章 天與地之間的兩極性──融合)
讓自己感覺到身體是一個可以安住的家,並不是必然發生的事,而是需要努力才能達成的。事實上,要完全穿透物質身始終是一項艱鉅的任務。穿透物質身是生命最初七年的主要發展任務。
在這七年的時間裡,我們的任務是在我們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模型」身體中建造屬於我自己的家。為什麼它是一個模型呢?因為它還不是由我們自己所真正打造的。新生嬰兒的物質身有難以言喻的美麗與智──想想所發生的美妙生長過程,呼吸、循環、消化和運動器官無與倫比的結構。當孩子出生時,這些過程就已經存在了,但是除了基本的功能之外,在許多方面孩子還不知道如何使用它們。它們幾乎獨立地提供了孩子生理上的主要活動,而不必學習如何安排。嬰兒不必弄清楚如何消化才能進食、如何呼吸或如何睡覺;這些都本能地發生。這些禮物為來到這世界的人提供了初步基礎,隨著時間的發展,它們將越來越個體化,並逐漸由意識引導。
這種模型身體給我們的生命帶來了重要的遺傳影響:我們長什麼樣子,我們的頭髮、眼睛和皮膚的顏色;我們的體型大小、形態、生長方式、疾病傾向和遺傳基因。這些影響來自親生父母的遺傳之流,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反映出陪伴孩子長大的周圍成年人的模式。在許多不同的家庭結構(包括單親家庭、混血家庭、跨國收養和精卵捐贈等),孩子可能會得到一種物質身模型的遺傳之流,但卻在非常不同的社會或文化環境中長大。
在早期,遺傳身體有其重要性,因為它是來自祖先血脈的禮物,並且經常帶有豐富的本能知識,包括文化、農業、宗教和社會智慧。許多傳統文化生動地描述了即使沒有經由外在分享或有相關的經驗,古老的記憶也可以代代相傳下來。它們是被當作一種無意識的禮物而傳遞。這種先天的智慧存在遺傳之流中。某些物質身的特質對於某個特定孩子的生命可能確實非常重要,並且孩子可能安排出生於偉大的音樂家、藝術家或哲學家的家庭。想想那些好幾個世代的音樂作曲家、演員、發明家或運動員,就很容易理解出生在一個可以幫助孩子完成特定任務的身體中,將是一件很棒的禮物。施泰納告訴我們,為特定入世過程所做的準備──為了與特定的遺傳之流交織──在孩子真正出生之前,可能需要在靈性世界中事先經過高達三十個世代的規畫。
這物質身模型的給予一直持續到今日,儘管它可能沒有像上世紀甚至幾個世紀前那樣發揮主導作用。我們正逐步擺脫對嚴格凝聚力的文化規範的依賴,取而代之的是變得更加醒覺,個別化的意識。現在,由於宗教和種族的匯聚和融合,使得人們很難強烈地認同任何單一的種族或文化之流。由於這些原因,對我們來說越來越重要的是,不僅要看孩子物質身的遺傳特質,而且也要辨識到有一個個別性正在進入這個身體,努力地參與生命。
孩子為了與他物質身模型的相遇,在出生之前的靈性世界中即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因此當我們談論孩子的「四個本質身體」時,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些更屬靈的元素在孩子出生之前已經存在並也有他歸屬的家。「吾」、星辰身和以太身在與遺傳的物質身結合之前,以三元的活動結合在一起。它們帶來了不同的活動和特質,以一種完全獨一無二的方式交織在每一個人之中。大部分的發展挑戰來自四個本質身體彼此間不平衡的互動。有時,這種矛盾是必要的,因為在入世的過程中,將給予這即將到來的生命在某方面的最優先次序,而需要接受其他較不理想的條件。
我們出生前的存在是從「吾」開始的,這是人的個別性中最獨特、最內在的靈性層面。「吾」是永恆存在的,自出生前持續至出生之後,並從一世延續到另一世。從死亡到新生之間,「吾」在靈性世界中找到了家;而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施泰納稱為「午夜時間」/midnight hour),祂決定再次入世進入塵世世界,而為新的入世所做漫長準備過程就開始了。有些事情會促使這個決定:例如需要在特定的時間點入世、需要與特定群體的其他人相遇或在地球上經歷特定的地方。這些只是孩子決定入世原因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業力原因並不可知。一旦做了決定,就必須找到父母。入世的原因和時機可能勝過尋找合適的遺傳之流與物質身模型。根據施泰納的說法,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也「永遠不可能完全和諧」。因此,一個新的物質身體總是帶有某種程度的犧牲。靈性之流和遺傳之流永遠不會完全相合。正如施泰納所說:「永遠找不到完全正確且適合下一代孩子的父母;所有能做的就是尋找出最合適的⋯⋯。這就是為什麼人的心魂與身體之間會不和諧的原因。」我們的核心認同來自「吾」,但靈性之核必須找到一個在物質身體上的家。然後,這件物質身體的外衣必須被好好地剪裁,以使其成為自己的衣服。由於「吾」和物質身的起源不同,因此必須花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使它們彼此更協調地工作。它們確實代表了天與地之間的兩極性。
---
出版:財團法人人智學教育基金會
作者:亞當.布蘭寧
譯者:許文婷、張琴珮、莊惠雅
審定:許文婷、莊惠雅
編輯:陳佩珊、張修穎
出版日期:2022.11 初版1刷
ISBN:978-626-96435-2-3
規格:平裝354頁,26*19*2.2cm / 918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