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我們生而為人首次感覺到對地球生命存在著責任的開始,這是一個充滿動盪轉變和內心騷動的人生至關重要階段。在生命的前兩個七年,我們的心魂和靈性逐漸萌生發展。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它穿透掌管了我們整個存有,並轉向外界,與地球以及生與死的力量建立了深刻的關係。史代納稱這深刻的內在轉化為“一個美好的蛻變”。作為父母、教師,以及那些仍然承受其果實和傷痕的人們,都深深知道這次劇變的輪廓。然而,學校教育和家長教養的做法卻往往忽略了它,殊不知在此期間孩子們所經歷的這個宏偉而美好的蛻變,也正在召喚我們作出同樣巨大的改變!
為了回應這個挑戰,本書作者彼得.澤格博士(Dr. Peter Selg)詳實爬梳了史代納大量的相關文本,藉以深入探究青春期危機的基本結構,以及由此產生的教育/教養難題。作為一位深知魯道夫.史代納教誨,同時與在危機中的青少年深入工作的精神病學醫師和心理治療專家,澤格強調了史代納觀照方法的基進本質,該方法要求教師和父母隨著他們的孩子一同轉變。
書中引用了史代納在無數講座和教師會議中的實際指引,其觀照與話語為我們提供了某種指向未來的永恆方法,提醒我們,以正確的方式與青少年真實相遇。本書中詳實的靈性科學指引幫助父母和教師深入了解青春期的挑戰,從而重新認識曾經青春的自己,並做好陪伴青春期孩子的充分準備。
附錄包括第一所華德福學校首屆畢業生魯道夫‧格羅瑟(Rudolf Grosse )對史代納與其畢業班學生真實互動的回憶,和首位華德福校醫歐伊根‧科里斯科(Eugen Kolisko)的演講,以及伊塔.薇格曼醫師(Dr. Ita Wegman)的一封信,每一篇都揭示了第一所華德福學校高年級教育的初衷和細膩反思,以及對這種教育方法的未來所抱持的真摯盼望。“……在某個方面,教師必須是個先知。因為他要關心的是未來世代生存的事物,而不是現在……我們在教育上必須扮演先知的角色,我們必須預知下一代的任務是什麼,這是很重要的事。它就在世界裡頭。”(GA298, 頁28及以下)
本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提供了大量而精彩的註釋,而這些註釋內容的重要性不亞於正文,往往相互引伸,閱讀時互相參照將使作者論述更爲完整,並為讀者提供了理解史代納所思所想更可親的導讀,以及多種可供自己進階研讀的途徑。
本書特色
※人智學「人的發展:人生的第三個七年(14-21歲)」當代最佳詮釋※
※彼得·澤格 Peter Selg─ 瑞士歌德館人智學總部部長─ 精湛力作,德文直譯全球中文版首度上市※
“當青春期到來,一個全新的階段就展開了,基本上,青春期之後的人是個完全不同以往的存在。”
“......在青少年進入十四歲到十九歲之間,以及廿歲出頭的時候,人和世界的關係中有形形色色的喧囂擾攘。這個混亂是必然會存在的,我們也必須在早先的教育裡關注這個必然產生的騷動。那些過於憂愁的人或許會認為如果人沒有這種騷動那該有多好,可是這麼一來,他就正好成了自己最大的敵人。”——魯道夫.史代納Rudolf Steiner(GA303)
目錄
前言
第一章‧一個美好的蛻變
──論青少年時期的一系列力量
第二章‧我們必須在內心深處真正實踐這件事
──青少年時期的一個教育學動機
第三章‧教師們已經完全失去了與高年級學生的連結
──魯道夫•史代納對於第一屆華德福學校教師團隊的批評
附錄
魯道夫‧格羅瑟(Rudolf Grosse)
你們的老師日思夜想的未來會是什麼樣的光景
──魯道夫•史代納和華德福學校第一屆畢業班
1924年,斯圖加特
歐伊根‧科里斯科(Eugen Kolisko)
當前的世界局勢
──對華德福學校畢業生的演講
1930年10月13日
伊塔‧薇格曼(Ita Wegman)
為每一個靈魂而戰
──致函給恩斯特•雷爾斯論青少年教育
1931年1月20日
參考書目
註釋
作者簡介
彼得.澤格 Prof. Dr. med. Peter Selg
1963年生於德國,他是五個孩子的父親,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醫師和心理治療專家。擁有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嘗試系統化 Rudolf Steiner 的人體生理學觀念:對其全部演講和著作的分析》(Versuch einer Systematik der humanphysiologischen Vorstellungen Rudolf Steiners. Eine Analyse des gesamten Vortrags- und Schriftwerkes)(维滕大学/Herdecke,1995)
自2006年起擔任阿勒斯海姆伊塔薇格曼研究所Ita WeIta Wegman Institut, Arlesheim gman Institut, Arlesheim 所長,2007年起任教於阿蘭努斯大學∕藝術治療系Fachbereich künstlerische Therapie, Alanus Hochschule Alfter,教授醫學人類學和倫理學。他同時在維騰-赫爾德克大學∕健康學院Fakultät für Gesundheit, Universität Witten-Herdecke教授基礎醫學課程和相應之人智學醫學課程。2020年起他擔負起Allgemeine Anthroposophische Sektion, Goetheanum 歌德館一般人智學部門Allgemeine Anthroposophische Sektion, Goetheanum部長的任務。
他學思敏達,勤於著作,(彼得.澤格著作的完整索引www.wegman-verlag.de/images/werkverzeichnis.pdf )除了人智學治療教育當代最佳詮釋《治療的凝視》之外,其關於「人的發展」這個重要的人智學主題之精湛論著:《未出生的人》(Ungeborenheit)、《兒童是一個感官之器》(Das Kind als Sinnes-Organ)、《我與你不同》(Ich bin anders als Du)、《一個美好的蛻變》(Eine grandiose Metamorphose)等書的全球中文版將由宇宙織錦出版。
繪者簡介
夏亞
人智學藝術工作者
生命在人智學藝術陪伴下前行,
藝術生命過程中遇見許多困境卻也不斷被滋養、啟迪
譯者簡介
林宏濤
台灣大學哲學碩士,德國弗來堡大學博士研究。翻譯不輟,有:《鈴木大拙禪學入門》、《啟蒙的辯證》、《人的條件》、《菁英的反叛》、《詮釋之衝突》、《體會死亡》、《美學理論》、《法學導論》、《愛在流行》、《隱藏之泉》、《神在人間》、《南十字星風箏線》、《神話學辭典》、《與改變對話》、《死後的世界》、《正義的理念》、《榮格論現代人的心靈問題》、《佛陀:一個覺醒的人》、《治療的凝視》、《達文西的一則童年回憶:佛洛伊德藝術與文學論集》等五十多部世界哲思經典譯品。
- 作者:彼得·澤格
- 原文作者:Peter Selg
- 譯者: 林宏濤
- 語言:繁體中文
- 出版社:宇宙織錦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3/10/11
- ISBN:9786269713318
- 叢書系列:人智學療育與健康系列
- 規格:平裝 / 124頁 / 15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